(一)研究项目
1、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基本形成
每年中心的课题指南既注意确立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注意向相关应用领域拓展,如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法制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等。中心在每年的课题指南制定过程中,注意了突出两个结合点:1)选题内容上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2)研究内容上与应用心理学学科发展前沿接轨。目前我们在研究方面充分体现了文理交叉的特点,在成果方面已进入四川省心理学研究的先进行列。
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运行,逐渐形成并确立了3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认知神经神经科学应用基础研究、老年认知与健康应用研究、人格与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以一个应用基础研究带动二个应用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重点和特色。
认知神经科学是目前心理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领域,它是研究和拓展应用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中心主任罗跃嘉教授是国内率先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知名专家,这将对中心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领军作用。
中心设立了以“老年心理学”为核心的研究目标,其研究方向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格与社会行为研究、临床与神经心理学研究、认知老龄化研究。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医学特色和人才资源的专长,并且以我校2011协同创新计划为依托,努力打造“人有我强,人强我精“的研究特色,提升了中心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中心研究人员所承担项目不断增长
中心研究人员承担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共30余项,特别是青年研究人员李茂全、张军鹏、张玉平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景璐石负责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3、全省有关高校在基地承担项目情况
经过中心的悉心组织,全省40所高校和相关部门单位,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5所211大学或985大学,民航飞行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32所省内高校和四川精神卫生中心;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江第二人民医院等4个医院积极响应,向中心提出申请139项,经严格、公平评审,20所高校和相关部门单位的89项获准立项研究,其中,重点课题14项,面上项目62项,自筹经费项目13项,涉及研究人员400余人次。今年,中心对开放课题进行了调整,开放课题选题跟中心的研究方向一致,减少研究数目,加大研究经费,提高研究目标,预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课题研究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已发表论文21篇,其余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统计源期刊论文2篇。
一些研究还推动了项目所在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比如,计算机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问题、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问题、理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问题、艺术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问题,等等,这些研究提高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的认识和策略把握,在教材编写、教学艺术等方面,提高了实践水平与活动效果,最终提高了整体水平和质量。
5、争取企业、地方政府科研项目情况
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承担了国内外基金会、高校或企业委托或组织的项目6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来自日本中岛和平国际交流财团、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的项目。
(二)科研成果
中心研究人员在努力拼搏,成果数量不断增长,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在三个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形成了相应的三个标志性成果。自2010年以来,中心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6篇,其中英文论文17篇,包括SCI论文11篇、EI论文3篇;中文论文59篇,包括核心期刊论文33篇,统计源论文18篇;专著3部,中英文专著章节3篇(附件5);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2项、中华医学会科技奖2项、北京市科技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成果奖1项。另有国际国内会议论文30篇。
成果一:认知神经科学应用基础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是阐明认知活动的脑内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是当今心理学最为前沿和活跃的学科领域。我们在这个方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情绪与情绪调控的脑机制、决策的脑机制、汉语阅读的遗传基础、脑电信号处理等方面,发表了7篇SCI论文、3篇EI论文和《科学通报》、《心理学报》等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并多次应邀在国内外特邀报告,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本方向还获得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支撑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的支持。
(1)情绪调节的认知与神经基础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深入理解情绪的脑机制对于心理健康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情绪调节对于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情绪调节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
采用认知重评与事件相关诱发脑电位结合的研究手段,认知重评和内隐的情绪调节都可以调节个体对结果的情绪体验。相对于认知重评,内隐的情绪调节不需要主观的努力,更节省注意资源。相对于这两种策略,而分心则增强了情绪体验并且消耗注意资源。研究结果已经为国际知名的心理生理学杂志《Psychophysiology》所接受(Yang et al, in press)。另外,对基于描述的认知重评对情绪的增强调节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描述,跟随在积极描述后的愉悦图片诱发了较小的P2,P3和SW,说明基于描述的认知重评能够有效地调节情绪体验以及愉悦图片和中性图片诱发的EPRs结果发表在2012年底的(Peng et al, 2012)。
在关注情绪信息这个角度,情绪负性偏向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不愉快的,尤其是威胁性信息往往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既往研究对这一现象发生的时间过程尚缺乏考察。我们利用ERP技术的高时间分辨率,通过对P2和LPP成分的分析,发现相较于西方被试,汉语被试由负性情绪诱发的LPP效应持续时间更短且在负性情绪降低条件下诱发了较大LPP。本研究结果在今年3月为科学通报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刊出(Wu et al, 2013)。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表情的脑机制,提出了表情加工的三阶段假说,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初的生物心理学杂志《Biological Psychology》上(Luo et al, 2013)
(2) 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利他惩罚是指个体为惩罚违反社会规范的人,自愿支付成本,该行为可以由公平决策的情绪模型进行解释。已有研究对个体在做出利他惩罚决策时的神经加工机制,但仍然缺乏关于在利他惩罚后的结果评价阶段神经机制的探讨。我们利用ERPs技术,考察被试在多次信任博弈游戏中观察“利他惩罚结果”和“不惩罚结果”的脑电成分,结果发现被试产生了明显的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 related negativity, FRN),且负性程度更大的“不惩罚”结果其 FRN 波幅大于负性程度更小的“惩罚”结果。因为 FRN 是对负性反馈结果敏感的一个脑电成分。可见个体并非把利他惩罚结果知觉为一种正性结果,因此FRN反映了对社会结果的情绪动机意义的评价。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探讨了结果的自我相关性对执行任务和观察任务中内侧额叶负波的影响,结果发现执行任务中内侧额叶负波波幅大于观察任务;在执行任务中,男性的内侧额叶负波相对于他人结果,观察自己结果时的波幅更大;在观察任务中,女性的内侧额叶负波相对于自己结果,观察他人结果时的波幅更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内侧额叶负波反映了个体按照主观标准对结果的情绪动机意义进行监测,男女对社会信息的奖赏评价具有不同的方向性。以上结果连续发表在国内权威的核心期刊《心理学报》上(吴燕等,2010;Wu & Luo, 2011)。
(2) 汉语阅读障碍的遗传基础
发展性阅读障碍被定义为一种源自神经生理的特殊的学习失调,终身不可治愈,其在学龄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5-17.5%之间。研究者普遍认为阅读障碍是受多基因共同作用的遗传疾病,而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发现多个阅读障碍候选基因(如DCDC2, KIAA0319)。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以欧裔高加索人为研究对象,这些候选基因在汉语阅读障碍中的作用还未深入探讨。
行为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阅读能力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性。那么哪些基因是影响阅读障碍的致病基因呢?我们基于一个由274名儿童组成的普通阅读能力群体的研究发现,发现基因DCDC2上的两个SNP(rs1419228和rs807724)都与阅读流畅性任务显著相关,并且rs807724还与多项阅读相关的基本认知能力显著相关(如语音意识、语素意识等)。上述研究结果为基因DCDC2在汉语一般阅读能力获得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支持了基因作用跨种族的普遍性和一致性。
(3) 脑磁图和脑电图的信号处理
脑磁图和脑电图(MEG/EEG)是研究脑内神经活动的重要工具,它在临床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脑电源定位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相干脑源定位算法研究。设计特别的变换矩阵,把原始的记录变换到新的数据空间。在变换过程中,压制掉相干干扰源区的活动,从而移除它对定位的影响。在新的数据空间应用经典的时空定位方法将会得到相干源的正确定位。
对于相干压制算法,改进压制区域的选择策略。相干干扰源区压制的方法有一个缺点,当源在区域的边缘时,定位误差较大。我们提出了加权源区压制的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压制相干干扰源,极大地提高了这种情况下的定位性能。
发展了精确重建相干源波形的方法。对于Beamformers,由于源间的相关,将导致重建的波形发生较大的畸变。我们提出一种迭代Beamformers方法,通过点源压制移除源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合理精确地重建相关源的时间过程。
新的基于噪声不变性的脑电脑磁源定位算法。我们提出的基于噪声不变性的方法NOISE可以在合理的噪声下定位高度相关和/或距离较近的源,也能够对能量相差大的源进行定位,改善了经典时空源定位方法。
以上结果发表SCI、EI论文各2篇(Zhang et al, 2010, 2019)。
成果二:老年认知与健康应用研究
老年认知与健康是本中心的重点方向。本方向自2010年以来,在研国家自然科学金1项,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4项。在SCI、国内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7篇,专著2部。
(1)老年性痴呆的神经基础
李茂全博士团队在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3项省部级课题的资助下,围绕电磁辐射损伤海马的具体机理,以糖皮质激素、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为切入点,研究了它们在辐射后海马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同时,结合当前神经科学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即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和阐明。以上工作为防治电磁辐射损伤学习记忆功能提供了新的细胞和分子靶点。研究发现:① 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是电磁辐射损伤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②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是损伤海马学习记忆的重要方面,并与Alzheimer’s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③ 海马脑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抑制是损伤学习记忆功能的又一重要方面。以上结果在国际内分泌学杂志《Endocrinology》《Mol. Nutr. Food Res》上发表。
(2)认知功能老化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
技能学习受到年龄、认知能力、运动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任务内容以及训练环境也是影响技能获得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关于结果的知识(knowledge of results, KR),即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结果的反馈,在运动学习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最佳的运动技能获得过程都包含具体的反馈或恰当的KR(出现的时机、频率、准确性等)。然而,认知功能减退对于KR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我们的研究对老年个体的认知和运动缺陷如何影响KR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在技能训练中,特别是对于存在认知和运动功能却显的老年个体,是否有KR并不会显著降低其绝对错误和可变错误。此外,对于老年个体,更长的事后KR时间间隔比KR后的短暂间隔,更可能导致反馈运动学习中更强的不稳定效应。以上结果发表在《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上(Liu, Cao & Yan, 2013)
(3)认知老龄化的调查
唐平团队为了了解四川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省224名家庭养老的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其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分析,发现四川省家庭养老老年人抑郁的检出率为51.8%,性别、常住地、文化程度、医疗保障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对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不同家庭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由这些结果得出如下结论:① 四川省家庭养老的老年人的抑郁检出率较高;② 女性、农村的、文化程度低的、没有完善医疗保障和经济收入较差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③ 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防护应是今后老年心理工作的重点。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该团队今年申报立项两项省级项目:《四川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及维护研究》,《四川老年性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康复治疗模式探究》。旨在采用积极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老年人心理疾病、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和干预。团队成员杨拯关于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分析研究亦对老年认知的干预、治疗有新的发现。
成果三:人格与健康心理学
2010年以来,本方向研究人员获得了来自国家教育部、四川省哲社课题、四川省科技厅等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四川省教育厅、人事厅等局级课题10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期刊1篇,Pubmed期刊2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出版《交通心理与行为》等专著4部。
吕建国教授的《全方位建设心理学教学平台,致力于心理学应用人才培养——应用心理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戴冰讲师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胡莹教授《成长非智力因素概论》也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成果二等奖。
陈孜博士修订了Cloninger的气质和性格量表(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TCI),考察TCI的因素构成及信度、效度,并利用TCI,探讨了人格与留守经历的关系,发现留守经历可能影响人格,而与父母分离的年龄对此影响起调节作用。李彦章博士对青少年抑郁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横向和纵向研究,发现临床青少年抑郁的行为激活系统偏低,而在普通中学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其行为抑制系统偏高,提示针对不同的青少年抑郁,可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案。
(三)成果推广
中心非常关注应用心理研究的拓展与辐射,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课题指南,向热点社会问题聚焦,向多种人群、多种社会领域辐射。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和推广,主要针对个体或组织的个案,进行诊断评估和干预、预后。因此,大规模推广往往就其应用心理学原理,一般通过培训、训练等方式进行。
中心在争取校外、企业科研项目方面,先后跟日本中岛和平国际交流财团、日本国立熊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签订协议,开展科学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