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究中心专职科研人员何东军副教授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教授合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Current Biology(JCR一区杂志,IF=9.251)上发表了题为“The critical role of V2 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s in visual orientation crowding(V2的群感受野在视觉朝向拥挤中的关键作用)”最新研究论文,影响因子9.251分。研究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群感受野(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 pRF)技术研究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
该项研究中,何东军博士及其团队使用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受野技术,研究了视觉朝向拥挤发生的皮层位置及神经机制。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群感受野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脑成像数据分析方法。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获得大脑里每个体素的群感受野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群感受野的位置和群感受野的大小(Dumoulin and Wandell, 2008; Mo, He and Fang, 2018)。
该研究基于一个直观的逻辑——群感受野的大小与视觉拥挤效应(图1)的强度相关,更小的群感受野将帮助视觉系统把目标刺激从旁侧刺激中分离出来,导致拥挤效应减弱。研究人员测量了多个视觉皮层区(V1-V4)内目标体素(对目标刺激反应的体素)的群感受野大小,并且假设在某个(或某些)视觉皮层区内的目标体素的群感受野大小与视觉拥挤效应的强度有显著相关。这个(或这些)视觉皮层区就是拥挤效应发生的关键脑区。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去验证这个假设,并获得了几个重要的发现(图2)。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视觉系统进行物体识别机制的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何东军博士一直潜心科研,长期从事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主要利用心理物理学、脑成像技术研究视知觉及其神经机制开展研究工作,已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据悉,本文是继何东军博士2018年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JCR一区杂志,IF=6.074)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后之后的又一力作。该研究同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北京科技委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资助。
论文链接地址: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9)30682-7